如果你要研究人为什么怕痒,你会从哪里开始|Nature 自然科研

2018-4-4 11:09:06 新闻来源:厦门新闻网

 


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

Nature Video

和人类一样,老鼠也怕痒。现在,研究者通过在实验室大鼠的大脑中植入电极,识别出了驱动这一性状的脑区。这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类怕痒的由来。

这项11月11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还揭示,大鼠对挠痒的敏感度会受情绪的影响,与人类十分相似。在论文结果外,研究者还发现大鼠连怕痒的位置都和人类十分相似——肚皮或后爪,但后背和前爪并不怕痒。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就职于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Jaak Panksepp发现,大鼠会在被挠痒和玩耍时发出超声波的“吱吱”声,或许与人类的笑声类似。

包括狗和黑猩猩在内的一些其他动物也怕痒,但大鼠似乎尤为明显,而且在实验室容易管理。因此,伯恩斯坦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的Michael Brecht和Shimpei Ishiyama决定用大鼠来探索在被挠痒时其脑部都发生了些什么。

吱吱欢叫

他们在五只大鼠小小的躯体感觉区域(哺乳动物脑中对皮肤触碰做出反应的区域)中插入了八个线电极,然后在它们的后背、肚皮和尾巴上挠痒痒,并记录下了它们发出的超声波吱吱声。

体感皮层主干区域的神经元会在肚皮被挠痒时剧烈放电,但对后背被挠的反应较轻,尾巴则几乎没有反应。剧烈放电与一种发出吱吱声的特异模式也是相关联的。

然后,Brecht和Ishiyama研究了能否只靠刺激体感皮层主干区域来让大鼠发出这种声音——的确可以。因此,研究者推断这一区域是怕痒的关键。

而当他们把大鼠放置在会导致焦虑的环境(强光下、高处)中挠痒时,大鼠发出吱吱声的反应出现了削弱:研究者因此得出了恐惧会抑制体感皮层活动的结论。与此同时,大鼠和人类怕痒部位相同这一点表明,怕痒可能是不同动物共有的一种天生的神经构造。

后背、肚皮和尾巴

Brecht表示,他们不仅记录下了大鼠在被挠痒时的体感皮层活动,还记下了大鼠在研究者并没有碰到它们时追研究者的手时的活动。这与其他一些研究者(包括Panksepp在内)的怀疑一致:怕痒是为了促进社会联系和玩耍而演化出来的。“我挠过的第一只大鼠就像疯了一样吱吱叫,叫得最多的大鼠也开始因为好玩而追我们的手,”Panksepp回忆道,他现在就职于华盛顿州立大学。这一发现与实验室小鼠没那么怕痒(而且也没那么爱玩耍)的观察结果也是一致的。

Panksepp对其他科学家拓展他早年的研究感到很高兴,并称赞了Brecht和Ishiyama的工作。但他还希望能看到有人通过实验探索大鼠是否会主动寻求对体感皮层的直接刺激,以确认大鼠在这一脑区被直接刺激时发出的吱吱声是愉悦的表现。

伦敦大学学院惠康基金会神经影像中心荣休教授及神经心理学家ChrisFrith提了另一项建议。1998年,他利用脑部扫描表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给自己挠痒痒没有反应是因为小脑似乎会预测一个动作会带来什么感觉,从而抵消了被挠痒的感觉,但难以区分外界和自我触发的感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能给自己挠痒。

“下一步的研究将是大鼠自己给自己挠痒,”他说。但他也承认,“让大鼠这么做或许并非易事。”



汽车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财经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waic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1398651442